關(guān)鍵詞 |
沁陽(yáng)南天竹,南天竹報價(jià)及圖片,洛陽(yáng)南天竹,南天竹園林綠化 |
面向地區 |
全國 |
常綠小灌木。莖常叢生而少分枝,高1-3米,光滑無(wú)毛,幼枝常為紅色,老后呈灰色。葉互生,集生于莖的上部,三回羽狀復葉,長(cháng)30-50厘米;二至三回羽片對生;小葉薄革質(zhì),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(cháng)2-10厘米,寬0.5-2厘米,漸尖,基部楔形,全緣,上面深綠色,冬季變紅色,背面葉脈隆起,兩面無(wú)毛;近無(wú)柄。
圓錐花序直立,長(cháng)20-35厘米;花小,白色,具芳香,直徑6-7毫米;萼片多輪,外輪萼片卵狀三角形,長(cháng)1-2毫米,向內各輪漸大,內輪萼片卵狀長(cháng)圓形,長(cháng)2-4毫米;花瓣長(cháng)圓形,長(cháng)約4.2毫米,寬約2.5毫米,先端圓鈍;雄蕊6,長(cháng)約3.5毫米,花絲短,花藥縱裂,藥隔延伸;子房1室,具1-3枚胚珠。果柄長(cháng)4-8毫米;漿果球形,直徑5-8毫米,熟時(shí)鮮紅色,稀橙紅色。種子扁圓形。
秋季采種,采后即播。在整好的苗床上,按行距33厘米開(kāi)溝,深約10厘米,均勻撒種,每公頃播種量為90~120千克。播后,蓋草木灰及細土,壓緊。第二年幼苗生長(cháng)較慢,要經(jīng)常除草,松土,并施清淡人畜糞尿。以后每年要注意中耕除草。追肥,培育3年后可出圃定植。移栽宜在春天雨后進(jìn)行。株行距各為100厘米。栽前,帶土挖起幼苗,如不能帶士,用稀泥漿根,栽后才易成活。
春秋兩季將叢狀植株掘出,抖去宿土,從根基結合薄弱處剪斷,每叢帶莖干2至3個(gè),需帶一部分根系,同時(shí)剪去一些較大的羽狀復葉,地栽或上盆,培養一兩年后即可開(kāi)花結果。
選擇土層深厚、肥沃、排灌良好的沙壤土。山坡、平地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堿性土壤也可栽植。還可利用邊角隙地栽培。栽前整成120~150厘米寬的低床或高床。
栽后年內在春、夏、冬三季各中耕除草、追肥1次,同時(shí)還要補栽缺苗。以后每年只在春季或冬季中耕除草,追肥1次。
南天竹栽后4~5年,冬季可砍收部分老莖干。6~7年后可全株挖起,抖去泥土,除去葉片,把莖干和根破成薄片,曬干備用。10~11月果實(shí)變紅或黃白色時(shí)采收曬干備用。
南天竹含多種生物堿。莖、根含有南天竹堿、小檗堿;莖含原阿片堿,異南天竹堿。另外,莖和葉含木蘭堿;果實(shí)含異可利定堿、原阿片堿。葉、花蕾及果實(shí)均含有氫氰酸。葉尚含穗花杉雙黃酮、南天竹甙A及南天竹甙B。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福氏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、綠膿桿菌、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。
—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—